与其嫉妒 不如羡慕
大洋新闻 时间: 2015-05-18 来源: 老人报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一直作为贬义词语存在,被人们所排斥,认为有这种心理非常见不得人或是不好意思。但专家表示,嫉妒心理每个人都有,我们应该采取更宽容的态度。
指导专家 皇甫丽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四(东山共和西横街1号);周五(农林下路19号)
记者 殷 鑫 通讯员 潘英媛
嫉妒具有普遍性
在心理学方面,嫉妒是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所以在人们心中,嫉妒一直是一个贬义词。即使是在影视作品中,一些杀人犯或是心理扭曲的嫌疑人,其初始动机也都来源于嫉妒,那么嫉妒真的如此可怕吗?
嫉妒来源于比较,而比较是人的天性。在交际过程中,人们难免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比如“我女儿比较漂亮”、“他家儿子比较能干”等,而嫉妒也正来源于此。皇甫丽指出,嫉妒非常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理扭曲,但影视剧也有夸张成分,并不能一概而论。
羡慕更具正能量
皇甫丽表示,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地位时,人们会产生两种心理,嫉妒和羡慕。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对于嫉妒与羡慕的界限可能并不明确,比如“看见别人家女儿送了母亲贵重礼物,感觉好嫉妒呀!”虽然说着嫉妒,这其实只是一种羡慕心理。
但是在心理学中,羡慕与嫉妒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羡慕和嫉妒都来源于比较,也都是在比较中自身出于劣势地位,但结果却不同。羡慕心理会促使人们向别人学习、靠近、赶上,可以带给人正能量。但嫉妒心理会看不得别人好,想要把别人拖下来,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理扭曲。随嫉妒而来的还有嫉妒行为,让人们对于“嫉妒”退避三舍的也正是行为,比如诋毁、排斥、敌意、报复、破坏等。
客观面对嫉妒
在产生嫉妒时,很多人会觉得羞耻,甚至自我谴责。皇甫丽表示,越想消除嫉妒,越是纠结,最后对心理造成的影响越大、正确面对嫉妒心理,要求首先要认知自己、察觉自己在嫉妒。因为“察觉”本身就是一种解放,在察觉后,人们通常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不进行破坏性行为,降低嫉妒对心理造成的伤害。认知嫉妒首先要从产生嫉妒的原因入手,皇甫丽指出,通常产生嫉妒心理有以下三种原因,人们可以自我检测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嫉妒:
1、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地位时,总是看不得别人成功,觉得别人是由于家庭、天赋、背景才能成功,自以为别人付出很少。这类人通常会将“我要是有某某(背景、资金等),肯定比他成功”挂在嘴边。专家建议,不要只看结果,要认识到即使别人条件优越,但只要成功,肯定比自己付出的多。
2、缺乏安全感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嫉妒的产生与自卑心理、虚荣心有很大的关系。
3、在自己的优越感被破坏时,比如原先自己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当一天被比自己弱的人超越时,也会产生嫉妒。
链接
老人为何易产生嫉妒心理
有些老年人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日益衰老,一种夕阳西下,“处处不如人”的惶恐心理油然而生,容易对青壮年的“年龄尚少”产生嫉妒;或对同龄老人及青壮年在“智力”、“体力”方面超过自己有所嫉妒;或对儿子与媳妇所流露的过分“亲昵”有所嫉妒;或对其他家庭在经济收入、生活条件、子女成才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产生嫉妒。
同时,由于嫉妒是一种人对人的态度方面的消极因素,持有这种嫉妒心理的老年人,往往也不肯服老,不让幼贤,论资排辈,技术保守,不愿别人胜过自己。这种异常的心理无益于老年人本身的身心健康。老年人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认识老、病、衰,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别人,也正确地估计自己。
常有嫉妒心理的老人,要注意防止嫉妒心理演变为病态的嫉妒妄想。周围的人则应该体谅他们,最好不要当着老年人的面显示自己的某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