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简称“基金委”)举办的“双清论坛”上,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作大会主题报告,总结了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这一报告,为基金委未来重点资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问题。郭姣潜心研究代谢病综合防控30余年,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她带领创办的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集聚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集中攻关,为广大代谢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近日,笔者来到该研究中心进行探访。
将高血脂糖尿病当作整体进行防治
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都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目前,国内外都将这些代谢紊乱疾病作为独立病种进行分科诊治,诊疗指南也都是针对单病种的。
经过30余年反复的临床实践,郭姣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糖脂代谢病(GLMD)”理论,创新性将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等作为整体来认识和治疗,进行一体化综合防控。
GLMD理论也获得了国际认可。2015年11月30日,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达成了“广州共识”,建议将糖脂代谢病列入国家战略研究,组成多学科协作组联合攻关。
郭姣带领团队还发现,高脂血症等糖脂代谢病临床多见与“肝”相关的症候,在中医药方中加入“调肝”药物,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郭姣突破了糖脂代谢病多从脾肾论治的中医传统认识,发现“肝”是糖脂代谢病发病脏腑的核心和枢纽,首次提出“枢纽肝代谢稳态调节系统”新理论,系统揭示了“肝”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创新性提出“调肝启枢化浊”综合一体化防控新方法,研发系列方药,形成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诊疗新模式,综合疗效更佳,药品消耗量和费用大幅下降。
该诊疗模式得到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并在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新中药研发模式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4年2月13日,在广东省院士专家座谈会上,郭姣提出,要瞄准国际前沿,加强代谢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建议成立“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几个月后,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为我省唯一的、全国首个侧重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代谢病研究中心。
走进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一间间洁净的实验室,一台台现代化的科研仪器设备,让人很难与印象中的传统中医药联系起来。
就在这里,团队运用现代技术对中医药机理进行研究,研制出“复方贞术调脂胶囊”等6个创新中药,获欧美发明专利、国际专利合作协定(PCT)、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6项,单项专利授权转让高达1780万元。
郭姣介绍,目前,糖脂代谢病的主流药物是化学药,其作用机理清楚,起效迅速,但一种药往往只能作用于单种疾病,且存在肝肾损害、停药后易反弹等弊端。而中医虽然具有整体观、多靶点等特色和优势,但受作用机制不清、物质基础不明、疗效不稳等因素影响,中成药市场份额不足15%。
为了突破中成药的这些弊端,郭姣团队建立了“理论—临床—药效—机制—药学—临床”创新中药系统研发模式,自主研发了“调肝启枢化浊”系列方药,推动这些创新中药走向世界。
郭姣介绍,中药复方“贞术调脂胶囊”等创新中药兼具降糖、调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显示了中医药多靶点、整体、异病同治的优势。这一成果获得了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高层次人才在一流平台实现“无缝衔接”
有了综合立体研究平台,研究中心汇聚和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目前,郭姣团队中70%以上具有海外科研经历,包括美国UCSD、香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德国克隆大学及英国利物浦大学等,专业方向涵盖临床研究、疾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药物分析及化学等多个学科。
一流的平台,使得引进的海外留学人员能将原国外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在研究中心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研究中心还积极开展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合作。
“随着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在糖脂代谢病这个领域,仍有许多难题需要迫切解决,仍有许多遭受病痛的患者急需救治。”郭姣说,希望越来越多有共同目标的人加入进来,为患者带来福音。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黄林幸
原文链接: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09/25/content_7670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