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是在灌注或治疗过程中,输注物意外地从血管中渗漏到周围组织,如皮下脂肪、结缔组织或肌肉。轻者可引起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组织坏死。不但增加患者治疗成本,还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负担。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应及早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药液进一步外渗,尽可能将组织损伤降到最低。
(1)一般措施
立即停止静脉输液,可先保留留置管便于吸出残留药液。对于外周静脉给药患者,记号笔标记外渗区域,便于预后随访评价;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减轻局部组织肿胀,缓慢活动肢体。对于中心置管患者,可采取X线辅助判断渗漏区域,浅表渗漏处置较简单,与外周静脉给药患者类似,若渗漏至深部组织,酌情考虑可能需要手术处理。
(2)观察局部皮肤判断分期:
n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发生于渗漏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剧痛,烧灼样痛;
nⅡ期静脉炎反应期:渗漏后2~3d发生,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索条样肿胀、变红,可伴有发热;
nⅢ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基层,甚至深部受损。
(3)局部封闭:
2%利多卡因0.1g+地塞米松5mg封闭,环形封闭,距外渗中心2cm处环周多点注射,以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抬高患肢休息。
(4)物理疗法:
蒽环类药物可使用红外线、超短波照射2次/d,30~40min。其它类药物可以使用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每次40min,4次/d。
(5)局部外敷:
①冷敷:化疗药物外渗24h内冷敷可缓解疼痛,可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收缩血管,抑制局部炎症。注意冷敷不可持续时间过长,而应每20~30min间隔冷敷1次。
②热敷:对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长春新碱、奥沙利铂、足叶乙苷选择热敷。常用的有中药黄柏、黄连加3%硼酸湿敷,温度保持40~50°C,持续使用12h。此外足叶乙甙、草酸铂等采用40%硫酸镁湿敷,可消肿止痛。
(6)解毒:一些解毒剂也可用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常用的解毒剂有3%硼酸、透明质酸酶、二甲基亚砜(DMSO)、硫代硫酸钠和右雷佐生,透明质酸酶1500U溶于1mL生理盐水于损伤区域周围皮下注射,通常用于长春碱类或紫杉醇外渗处理。
DMSO应用时应以棉签蘸拭,并自然晾干,不可用纱布覆盖以免引起水泡。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钠被认为对氮芥有直接灭活作用。
(7)灌洗:灌洗的应用常需要结合局麻或全麻,局麻可选择5~10mL1%利多卡因。麻醉后,渗漏部位切开5~6个切口,抽吸渗漏至皮下组织的药液,以500mL生理盐水或乳酸钠溶液冲洗,每次20~30mL为宜。
对于基础差、严重衰弱患者,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可积极给予短期的抗生素预防用药。灌洗在发生外漏后6h内实施最佳。如发生大量药液渗漏,保守治疗无法遏制溃疡进程,则需外科手术对损伤部位进行切除和移植。
(8)进一步治疗观察及护理:
A、多发性水疱,保持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使其自然吸收。
B、直径大于2cm大小水疱,消毒后予无菌注射器沿边缘吸净渗液,避免去除表皮。
C、保守治疗无效,出现局部组织破溃者,请相关科室会诊,行清创或联合植皮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