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的科学与艺术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发病人群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面对日益庞大和年轻化的患病人群,糖尿病的医治效率与患者的生存价值理所当然成了现代内分泌专科医生们高度关注的课题。
根据中华医学会2009年7月至11月对全国417家医院的14万多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数据显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参与这项调查的在院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33.5%,比全国平均水平的20.3%高出13.2%,比广州市平均水平的27.9%高出5.6%。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有何治疗意义呢?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欧宝娱乐app手机版下载安装 内分泌科周昭远主任。
糖化血红蛋白的奥秘
周昭远主任说,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不可逆结合体,糖化血红蛋白生成后不易分解。由于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稳定,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主要决定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也会保持相对恒定,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人体过去2-3月中血糖的平均水平,它与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无关,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指标。
据周昭远主任介绍,美国等西方国家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是小于7.0%,中国和西太平洋地区是小于6.5%。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并且不出现严重低血糖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分治七分养,延续性治疗更重要
中华医学会的调查还显示,欧宝娱乐app手机版下载安装 接受调查的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大,病程长,慢性合并症多,肥胖比例高等治疗达标障碍多,但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却最高,这并不是一组偶然的数据。
医学首先是一门科学。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或者是胰岛素加口服药物治疗,配合患者饮食调整,坚持适量运动都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科学治疗糖尿病的手段。
治疗糖尿病又是一门艺术。谈到这里,周主任风趣的比喻说,医生好比是厨师,一道佳肴该添加什么样的调味品,加多少,什么时候加,各种调料的搭配比例多少,以及火候的掌握等不同,烧出来的菜色香味就不同。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需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并作适时的调整。如胰岛素该什么时候用,用哪种胰岛素,用多少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程、肝肾功能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等综合考虑;肥胖的患者,如果心肺肝肾功能正常可首选二甲双胍;有的患者临睡前添加二甲双胍,可减少因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产生的高血糖,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升高;对于一些吃饭不太规律的患者,可用控释片,以尽可能减少其低血糖反应的机率;对于一些空腹血糖高的患者,首先要排除“低血糖反应性高血糖”后才考虑是否增加降糖药物,等等。
科学与艺术能完美结合,保持治疗的延续性功不可没。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后需终身接受治疗,治在于医生,养在于自己。医生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后,须保持一定的延续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动动、坚持治疗、自我监测等等,都需要糖尿病患者自己充分的配合。如何帮助患者保持这种连续性呢?对于新病人,周主任都会专门花上5-10分钟的时间与病人聊家常,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以及时调整患者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尽可能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合理性与延续性。
纠正糖尿病认识上的两点误区
误区一: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
针对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我不喜欢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的问题。周主任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1型糖尿病)或相对(2型糖尿病)不足,不能正常地代谢吸收的葡萄糖,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疾病。吃糖跟患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糖尿病病人就一定不要吃糖,因为糖吸收太快,可引起体内血糖迅速升高。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馒头等)分解后的主要成份就是葡萄糖,这一类食物不同品种的升糖指数不同,特别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喜欢吃粥,一次吃饱可导致血糖快速升高,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如不能改变的话,一定要注意少吃多餐,平时一餐的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讲,要分开2-3次来吃,每次吸收后血糖上升的峰值就不致于太高。
误区二:30岁以下一般是得1型糖尿病。
周主任还提到,10年前左右,年龄30岁是作为鉴定患者患1、2型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传统观念认为30岁以下的病人多数都是患1型糖尿病。但现在20岁以下的2型糖尿病也常可见到。最近有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2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0%左右,和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华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非常接近。糖调节受损,空腹和餐后血糖偏高者,也就是俗称的“糖尿病后备军”达11%左右。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发病年龄已大大提前。周主任建议身体肥胖,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检查。早餐前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或随机血糖≥11.1mmol/L,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需找专科医生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将更好,各种并发症更少,生活质量更高,寿命更长!(党群部)
周昭远主任(右二)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