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敏于行
徐雪燕善于观察与鼓励病人,在提供专科护理服务的同时,她总是从小事入手,细节做起,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体化的优质服务。她曾护理一名喉癌患者,虽然患者已经同意手术,但是内心还是忧心忡忡。为了能够让病人配合治疗,减少忧虑,她在得知患者即将做手术时就把术前及术后的宣教向患者及家人一一详述,并告诉患者做完手术并恢复良好的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手术日,她早早地到病房,给他鼓励,让他放松,术后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由于患者不能发声,交流只能纸笔代之,徐雪燕觉得患者这时候的一些需求往往容易被忽略,她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与需求,在患者还没表达自己的不适前,就用细微的观察力捕捉到患者的需求,用娴熟专业的技术为患者解决问题。比如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判断患者有无疼痛,观察痰液判断气道湿化及排痰情况,固定好管道,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恢复良好。回院复查纤维鼻咽喉镜的时候,面对戴着圆帽、口罩,只露出了一双眼睛的徐雪燕,患者一眼就认出了她并跟她打招呼。患者高兴地说他恢复不错,感谢手术期间徐雪燕对他的帮助与无微不至的关心。徐雪燕认为,做好一名称职护士,除了专业技术的娴熟,还要对患者一视同仁,时刻为患者着想,善于沟通,在患者还没有提出需求前敏锐的发现问题,先帮患者解决问题,这正是护理工作的前瞻性。寓教于乐,乐于行
医学与护理的本质,不仅是简单的科学,更是人文学。徐雪燕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视病人如亲人,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并将快速康复理念及健康知识向患者及家人推广普及。心胸外科耳鼻咽喉科病区PICC管运用广泛,大部分的化疗病人都会留置PICC管,虽然关于PICC管的维护,护士进行了反复的宣教,但是很多患者在带管出院的化疗间歇期又会忘了。徐雪燕希望能给患者解决这个问题,她查了很多资料,制作了电子版的PICC管健康宣教,形成一个链接,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张贴在每个病房,让每一个留置PICC管的患者通过手机扫码,分享内容,并教会患者及家人将二维码收藏在自己手机,随时可以查看。每个带着PICC管出院的患者再也不用发愁了,也便于知识的推广,让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防微杜渐,善于行
科室就是一个大家庭,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做好科室的主人翁,徐雪燕关心科室,处处为患者着想,关注细节。她发现体重秤测量身高时,有些患者站上去摇晃,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让病人可以安全测量身高,徐雪燕在墙上张贴简易的身高测量器,既可以防止跌倒,又能准确读数。看到做红光治疗原配备的眼罩坏了只能用毛巾遮挡时,她便主动买一个遮光效果更好的眼罩保护病人的眼睛,并告诉每个人用时都垫上一张纸巾。每个夜班,徐雪燕按时巡视病房,为早已熟睡的患者盖上被子,拉上床档。为病人剪过头发,倒过开水,会扶着年纪大的,不方便的患者去厕所……一些貌似对患者不起眼的帮助,却让患者及家人感受到极大的善意和温暖,从而鼓励他们勇敢前行,细微之处见品质,皆是满满的正能量。患者及家属每每提及,便会当面表扬徐雪燕的认真细致。徐雪燕多次被患者评为科室“服务之星”,甚至连续三个月被评为科室“服务之星”,成为大家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