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球是核酸采样室的一名护士,作为一名核酸采样人员和核酸采样工作现场组织者,她和核酸采样室的同事一起,按照医院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院感规范要求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及医疗垃圾处置,切实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采样的人,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讲解核酸采样流程,让他们安心。
耐心做好每一个“一分钟”
核酸采集工作看似简单,一分钟就完成一次采样。但采集人员要穿着闷热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面屏,一个班忙完后脱下防护服,衣服湿了,脸上一道道的痕迹,双手皮肤起皱,声音也嘶哑了。然而,在这“一分钟”的过程中,袁伟球总是热情服务好每一位前来采样的人:礼貌问候,认真核对信息;告知采样方法,消除采样市民的紧张心理;“张口、抬头、放松、啊”,轻柔且熟练地完成了采样,并提醒患者戴好口罩以及出报告的时间。
遇到小朋友前来采样,袁伟球先会和小朋友交流:“小朋友,咱们不打针,不疼的,阿姨用这个棉棒沾些口水看有没有病毒,只要轻轻擦拭几下就好了”。接着她还会做示范动作给小朋友看,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于是小朋友非常配合地完成了采样。当然还有一小部分不太配合的小朋友,这时袁伟球更加耐心、温和地与其沟通,让小朋友有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小朋友配合完成采样后,她还会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
毫无怨言完成每一项任务
立足服务窗口岗位,袁伟球总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耐心、热心、细心地为市民群众服务。袁伟球坚持每天提早来到医院,提前做好准备,准时迎接前来采样的市民,到了下班时间,也习惯性地走到门口望一望是否还有人来采样。
9月的一天,到了下班时间,袁伟球刚关掉电脑,就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一位阿姨用轮椅推着一位70多岁的老人前来采样,没有犹豫,袁伟球重新打开了电脑,为他进行登记、采样。袁伟球回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上学的孩子需要采样,家长先到采样室等孩子放学赶过来,袁伟球会安抚家长说:“不着急,我们等一会没事的。”有时还会遇到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袁伟球用手机与其家人沟通;还有等待血透患者下机后过来采样……在这些情况的作用下,袁伟球常常需要提早上班或延迟下班,但她都觉得是工作的需要,市民群众的需要,于是她总是毫无怨言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务。
为了确保秋季顺利开学,8月底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学生在入学前要求持有72小时核酸阴性检测报告,这让门诊核酸采样的需要大大增加。采样窗口前,从早上8点不到就排起了200多米的长龙,直到12点采样队伍还一直望不到尾。核酸采样团队们一个接一个地采样,像机器一样运转,没有停歇,高度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一直做完最后一个采样。她们忙起来忘记肚子饿,嘴巴也干了,声音也哑了,下午又继续采样,忙到17:45才结束,这样持续了一周。
在门诊核酸采样室,袁伟球总是主动、细心、热情地服务采样市民群众,收获了许多称赞,每当这时,她总会开心地说:“老百姓满意了,我就觉得非常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