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玲,于1991年参加工作,从事护理工作近30年,她在神经内科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以“微笑、耐心、细致”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用心书写着平凡却又无愧于人生的篇章。
众所周知,神经内科的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大多数都伴有自理能力低下、半身不遂、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烦躁不安等问题。护理不仅追求的是临床上的治愈,更重要是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对与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康复减少残障锻是关键环节。故早期、正确、合理、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尤其重要,但由于患者突然起病很多患者变得脾气暴躁、自卑、不愿与人交往,且功能锻炼过程又是漫长且艰辛,面对这些患者,潘秀玲总能推心置腹地交谈,细心观察,稳定病人的情绪。用专业的护理技术,超乎寻常的耐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位病人。用爱心以关怀激励的话语鼓励患者重新振作,树立信心,并指导家属及患者学习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早日重返社会。
吾之真诚,换汝之阳光
63岁的李叔因脑梗死伴左侧肢体瘫痪入院。一开始病人情绪不太稳定,不愿配合治疗,除了责骂照顾的老伴,大部分时间都是闭着眼睛沉默不语,潘秀玲给患者康复训练发现患者只是被动的运动,却不肯反馈自己的感觉和意见,这样对康复训练是不利的。潘秀玲认为他应该出现心理问题了,必须要快点找到转机。在给李叔输液时,细心的潘秀玲发现他正在看一个小孩的照片,心想这可能是个突破口,连忙问道:“李叔,这小孩是谁啊,看起来好可爱呀。”李叔终于有回应,说道:“这是我孙子,可爱又聪明,非常逗人喜欢。”通过他的孙子为切入点,潘秀玲顺利打开李叔的心扉,于是切入治疗主题:“李叔,你看我们都这么熟了,能跟我聊聊关于你康复的事,行吗?”李叔听潘秀玲这么一说,看了看她,闭上了眼睛,叹了几声气,说到:“哎,我现在得了这个病,只能躺在床上,原来还可以帮忙带孙子的,以后要是一直这样的话,我可怎么办啊!”“李叔,您怎么能这样想呢?你这个病又不是绝症,而且通过复查CT来看目前病情也比较稳定了,您的意识也是清楚的,右侧肢体活动是正常的,左侧肢体经过这几天的治疗,我觉得您的肌力比刚来的时候要好了一些。”李叔含着眼泪看着潘秀玲说:“潘护士,这样的病人你见的多,你就跟我说实话,我这样到底能不能治好?”潘秀玲回答说:“李叔,我们现在提倡的是早期康复,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就要开始早期康复了,所以您看我这几天都在给你做康复啊,康复科理疗师也在进一步加强康复训练,我参加过脑卒中康复专科护士学习,所以您要相信我,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我们治疗和康复,我相信您一定会恢复的,到时又可以带孙子了。”“潘护士,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好像舒服多了,我之前确实想的也有点多,我一定要积极的配合,争取早点走着出院。”经过真诚的沟通,李叔积极坚持训练,变得乐观、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经过十二天康复训练,李叔可以下床站立扶行。出院时李叔感激不尽,对潘秀玲说:“真的很感谢你,如果没有你,我估计不会这么快能下床,我相信我很快就能不用扶着也能够走路,我突然觉得我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和阳光。”潘秀玲通过真诚之心,换取了阳光和微笑。
吾之专业,消汝之误区
一位70岁病人罗叔,因脑卒中后遗症在家卧床不起,入院时全身多处压疮。潘秀玲评估患者情况后,发现其全身多处出现3至4度压疮,压疮处用紫药水涂,骶尾部和臀部有2处大约有15cm×10cm×2cm压疮,发黑、化脓,坏死组织发出阵阵恶臭。潘秀玲还与家属了解到,罗叔有两个女儿,不与父母同住,由于罗叔的老伴不够力气给他翻身,一日三餐只能煮点瘦肉粥。于是潘秀玲全面评估:患者极度消瘦、重度营养不良。
潘秀玲主动承担起患者的压疮护理,她细致耐心地给患者的压疮进行清洗、清创、换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营养知识,此时也派上了用场。潘秀玲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出热卡,并告知家属每天准备鸡蛋、牛奶等有营养的食物食谱。罗叔老伴却说:“不能吃鸡蛋,吃鸡蛋伤口会发的”。对此,潘秀玲还耐心地与家属讲解,吃鸡蛋有利于伤口愈合,解除疑虑。其老伴看到潘秀玲每次都要用足足1小时,给患者细心清洗、清创、换药、包扎伤口,常常大汗淋漓,感激地说:“潘姑娘你人真好,看到你换药我就放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十几天的精心换药及护理,罗叔压疮处新鲜的肉芽组织长出,营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二十天后,压疮已大部分痊愈,罗叔和老伴都十分感激。潘秀玲用娴熟的专业护理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收获了家属和全体同事的一致好评,给科室全体护理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吾之用心,助汝之康复
来自台山的72岁谭叔因积极救火,导致自身大面积烧伤,创面有感染。他在当地医院住院时出现脑梗死,并发吞咽困难留置胃管、尿潴留留置尿管。治疗一个月后无明显好转,转入欧宝娱乐app手机版下载安装 。入院时,谭叔表情淡漠,不愿讲话,询问其只有点头或摇头。潘秀玲主动了解到,谭叔自从烧伤后从未淋浴,于是把他带到淋浴房帮助其沐浴,洗去身上异味、减少创面细菌量,促进创面愈合。潘秀玲每天主动跟谭叔聊天,一周后谭叔交流能应答,还有了笑容。潘秀玲给谭叔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时发现,他有伸舌右偏、双侧咽反射迟钝、吞咽启动延迟、喉上抬不充分等吞咽障碍问题,于是给谭叔制定了吞咽功能训练计划:指导缩唇、鼓腮、吹气、伸舌、卷,喉肌训练等,自制冰柠檬水棉签棒刺激其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并自己购买气球、大吸水管等物品,用吸管连接气球绑紧给谭叔进行吹气球,用吸管放置水杯吹水泡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这样给患者减少乏味,可以直观看到训练的进步从而增进信心。经过一周精心的吞咽功能训练后,谭叔能经口进食,成功拔除胃管。针对谭叔尿潴留留置尿管的问题,潘秀玲指导他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自主收缩耻骨及尾骨周围肌肉训练。经过十天的精心护理,成功拔除了尿管。谭叔在出院时还送来了感谢信。
潘秀玲秉着一颗医者仁心,用人文情怀,给病人归属感和信赖感;用真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用专业的知识赢取病人和家属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