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转自丁香园用药助手
制定指南的专家通过对大量降压治疗的随机研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降压治疗获益的主要机制是血压的降低,而与降压药物的种类关系不大;
2、不同种类降压药物的临床获益是相似的,或仅有很小的差异。尽管偶尔有荟萃分析提出某一类降压药物优于其他类降压药物,但是得出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存在选择性偏倚,并且最大的荟萃分析并未发现不同降压药物的临床获益有何明显差异;
3、所有种类的降压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特殊情况下要考虑某种类型的降压药物,因为该类型的降压药物在某种情况下效果更好或对特定类型的靶器官损害有益。
因此,新版指南再次强调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无论是单药方案还是联合治疗方案,都可以用于降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总体看来,新版指南关于药物治疗的推荐并无本质更新,在临床选择降压药物时,仍主要根据降压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选择。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医生都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即使有些仅仅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因为不良反应是妨碍患者依从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有必要的话,需要根据药效与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β受体阻滞剂不宜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但大型荟萃分析表明,初始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1)在预防冠状动脉事件方面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似;(2)在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和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非常有效。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脑卒中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差,与其降低中心动脉压和脉压的作用相对较弱,以及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有关。
新版指南再次强调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都可以用于降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推荐,对我国高血压的治疗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在我国各个地方均有供应且价格相对低廉,合理使用这些药物无疑能大大地提高我国高血压治疗的达标率。
(来源:刘德平.2013版欧洲高血压指南解读.中国心血管杂志)
附录:特殊情况下优先选择的降压药物
一、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1、左心室肥厚:ACEI、CCB、ARB
2、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CCB、ACEI
3、微量白蛋白尿:ACEI、ARB
4、肾功能不全:ACEI、ARB
二、临床心血管事件
1、既往卒中:所有能降低血压的药物
2、既往心肌梗死:BB、CCB
3、心绞痛:BB、CCB
4、心力衰竭:利尿剂、BB、ACEI、AR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5、主动脉瘤:BB
6、心房颤动的预防:考虑ARB、ACEI、BB或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7、心房颤动的控制心室率:BB、非二氢吡啶类CCB
8、ERSD/蛋白尿:ACEI、ARB
9、周围动脉疾病:ACEI、CCB
三、其他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利尿剂、CCB
2、代谢综合征:ACEI、ARB、CCB
3、糖尿病:ACEI、ARB
4、妊娠:甲基多巴、BB、CCB
5、黑种人:利尿剂、CCB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BB:β受体阻滞剂;
CCB:钙离子拮抗剂;
ESRD:终末期肾脏病。